———壽山石部分品種遭“山寨”業界憂慮行業未來
近期,一種目前被稱為“越南石”的印石迅速搶占福州壽山石交易市場,由於產量巨大、價格低廉,迅速成為樟林原石交易的主要石種,藏天園、特藝城早市也有大半攤位被該石種佔領,一時間人氣爆棚,而與此同時,壽山石的交易卻冷冷清清,巨大的反差似乎給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衝擊⋯⋯
善伯等品種倍受打擊
百倍價差引壽山石行業集體焦慮
實際上,所謂的“越南石”產自老撾阿速坡省,最早因上游石商封鎖產地信息而被誤傳為“泰來石”、“越南石”,自去年開始就已經進入福州。不過到今年8月下旬,隨著“200噸泰來石抵運福州”的消息在坊間瘋傳,該石種的信息才逐漸透明,市場反應更為迅速,短短半個月,作為壽山石原產地的福州已經“滿城盡是越南石”。
更令壽山石業界和藏家驚訝的是,“越南石”的顏色、肌理和質地與壽山善伯洞、杜陵、二號礦、松柏嶺、水洞高山等品種極為相似,除刀感不同之外,流水紋、桃花等肌理特徵一應俱全,甚至坊間傳聞因部分石種太過相似,一家福州的鑑定機構已經暫停了相關品種的鑑定服務。除了壽山石部分品種“躺槍”之外,巴林、昌化等名石均可在老撾找到“孿生兄弟”。目前紋理較亂或規格略小的“越南石”市場上只要兩三百元即可買到,一些色彩、質地都還不錯的石頭報價也僅在三四千元,而同等品質下,壽山石至少萬元以上,價格相差十幾倍,類似李紅善伯之類的優質品種價差甚至已高達百倍,“越南石的行情讓保險櫃裡的貨感覺不值錢了”,這讓很多壽山石經營者感到焦慮。
且玩且觀察
首輪投資者浮虧已達八九成
高額價差是否意味著一次難得的投資機會呢?從業界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,“越南石”礦脈就裸露在地表,很多甚至是獨石,地表石質地比較穩定,沒有什麼明顯變化。但是隨著開采的深入,“越南石”的質地也開始分化,“上週買了幾塊章料打算做標本,第二天顏色就沒那麼鮮豔了”,來自上海的一位藏家對此表示很無奈。另據賭石經驗較為豐富的商家介紹,“越南石”也產生了類似巴林石“綿料”、“脆料”的凝結度上的區別,“內爆”和氧化褪色的風險正初步顯露。
質地穩定性的風險只是一方面,市場混亂無序的系統風險更讓人無法安心。據知情人透露,“越南石”早期試探性入市時,僅有同等質色壽山石兩三折的價格非常誘惑人,很多“先知先覺”的藏家“多多少少的都買了一些”,但畢竟“信息不對稱,沒想到現在量這麼大,當時兩萬買的,現在兩千也沒人要。”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商家也很糾結:“量太大了,後面還有,買不完。”因此他們也很難作出投資決策。當然,也有一些人已經開始取得收益了,“去老撾這些人第一手、第二手都可能賺到錢,不過他們也要面臨資金壓力和當地政策風險。現在能看的到他賺錢的就是去北方當壽山石賣的,已經有玩家上當了。”
文化歸屬尚未形成
相似品種很難決定主體結構走向
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,由於“越南石”的衝擊,業界對於壽山石市場變得憂心忡忡。憑藉壽山石行業健全的市場體系和豐富的創作資源,福州早已經成為各類精品印石的集散地,“印石之都”的市場地位在近年來已經逐步確立。除四大國石之外,漳州石、南寧石、西安綠等印石均在福州煥發光彩,而自去年以來,國外各類印石如印度龍蛋石、馬來西亞石先後湧入福州市場,由於產量或經營方式不一,各自行情走勢也不盡相同。此次新石種之所以對行業產生巨大震盪,甚至造成了行業集體焦慮,原因無他,巨大的產量和低廉的價格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,給原本就因經濟疲軟而景氣度下滑的壽山石市場蒙上一層陰影。
實際上每個重要門類的收藏均有類似品種,拿名家書畫的高仿為例,價值差距何止千倍、萬倍?珍貴材質與其相似品種同樣遵循這一原則,就像海南黃花梨與巴西黃花梨,品名一樣而價值卻是天壤之別。田黃石也不例外,在2011年之前行情表現平平,卻也有印尼“金田黃”牽強攀附,高峰時福州同樣“滿城盡是金田黃”,可一旦炒作風頭過去之後,田黃石一騎絕塵走出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,而“金田黃”卻落得個無人問津,連附屬的地位都稱不上。同樣的案例還存在於和田玉與俄料,和田玉十年前就已經飽受其他玉種的衝擊,俄料、青海料的品質也類似和田,在剛剛發現時同樣是大量低價傾銷,但和田玉市場並未因此崩潰,甚至物以稀為貴,和田玉行情還水漲船高,至今仍為藏家首選玉種。以歷史經驗來看,因文化不同,相似品種不僅很難顛覆正品的收藏主體地位,相反,它更有可能成為收藏主體的附庸和支撐。 (來源:海峽都市報 作者:鄭榕)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ssswh.com/?action-viewnews-itemid-7269